前沿拓展:微整形内容需要投资多少钱


文/苟瑜 亿欧智库分析师

在中国,医疗美容行业将成为一大消费热点。

高考结束的第二周,一家开在18线城市的医美医院迎来了客流高峰,打出“凭高考准考证,手术费用打八折”的广告吸引着刚从压力中解放的高中生们,那些分不清蔗糖、果糖、葡萄糖的年轻姑娘,却了解由D-葡萄糖醛酸及N-乙酰葡糖胺组成的双糖单位玻尿酸,打开淘宝搜索“玻尿酸原液”,销量top1的商家,累计已卖出超过20万件;选取2013-2018年 “玻尿酸”的百度搜索指数,周平均搜索量从1千左右,提升到峰值1万2,呈现出10倍的增长,而这,只是医美概念在中国滋长壮大历程中的一个微乎其微的体现。

公众对医美的需求与日俱增

时间倒推回3年前,明星要是动了刀子,不管是鼻子高了,还是眼睛大了一定会把功劳记在的“减肥”身上,但如今,“整形”早已经不再是明星的“嘲点”。如果说明星整形离公众还有距离感,那些乘着直播东风扶摇直上,被网红经济捧红,长得差不多,但挣的都很多的普通姑娘就把医美变得“平易近人”,更加强烈的刺激着大众追求美丽的神经,给“颜值”打分进一步让普通人感到了压力,在开启量化外貌的时代后,国人迎来了审美观念的新阶段,也带来了新的消费需求和千亿级的广阔市场。

事实上,公众对美的追求一直不遗余力,从治标逐渐转向治本。

靠工具:调查身边的女性发现,手机里安装了修图软件的概率是95%以上。一键美颜、百变、一秒上妆、高级美颜等功能满足了用户对于提升颜值的需求,因此借助美图秀秀、美颜相机等自拍神器起家的美图公司,融资超过70亿人民币,2016年上市港交所。有数据显示,早在上市之前,美颜相机单品就达到了超3.7亿用户使用,月活跃用户9000万,每月生成照片38.7亿张,如果把这些照片一张张串成电影,按25帧速率来算,要看5年才能看完。

靠化妆:中国美妆产品用户的年龄层也呈现出下移的趋势,根据京东消费研究所正式发布 《2017美妆消费报告》, 90后成为护肤美颜的主力军,消费额同比增长接近,19-25岁年龄段用户的购买力正在增强。同时,据网易考拉海沟统计,以学生为主的年轻用户(22岁以下)群体会4种以上妆容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层。

但是整容般的化妆技术不是谁都能学会,活在PS里当照骗,不如真的漂亮,无论是客观社会压力的增大,还是女性取悦自我意识的唤醒,在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对审美要求不断地提升的今天,社会对于医美的接受程度正在加深,进而对整形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,“颜值即正义”的观念,吸引着大量的潜在消费群体,变美在未来,也许会成为“刚需”。

可以看出中国医美用户相比根据偏年轻化,90后用户达到44%。

中国跻身前三医疗美容市场

根据更美以及新氧的《2017年白皮书》分别发布中国于2017 年的受医美服务人次将分别达到 1020/1400 万人次,超越巴西成为第二。同时,更美预测我国医美规模将于2019年达到1.37万亿,复合增速达到20%,领先,成为医美发展速度快的。

在政策层面,《“健康中国 2020”战略规划》、《“健康中国 2030”战略规划》明确提出,2020年,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达到8万亿,2030年要达到16万亿。而医疗美容作为健康服务的一环,在中国近年医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趋势下,中国整形协会副会长汪永安称,到2030年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将达到5000亿元市场规模,成为第一大市场。

超过千万人次投身医美市场,让我们看看,受欢迎的项目都是啥?根据ISAPS统计,受女性欢迎的TOP5医美项目分别为:隆胸(硅胶假体隆胸)、吸脂、眼整形、腹壁成形术、胸部提升。而在国内,每个年龄层都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,根据更美发布的《2017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》显示,00后的用户更想整成明星、90后的用户面对婚恋的压力对吸引异性报以较大的需求,而80后更注重的是自己开心,70后步入了抗衰老阶段。这么看来,仿佛各个年龄层都能在医美市场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,而这背后,意味着真金白银正在流向这个初生的市场。

医美或跨界医美已成为投资热点

近两年来,根据亿欧智库不完全统计(欢迎大家联系作者指正),上市跨界医美概念或拟上市医美企业主要案例有5个,分别为:

艺星医疗美容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。根据其招股书显示,2017 年艺星医美收入分别为 10.37 亿元人民币,2017 年净利润年化复合增长率达 196.1%。

珠宝上市公司潮宏基并入思妍丽。

香港医思医疗获得 OrbiMed 增持 6.5%的总股本,并拟与腾讯企鹅医生开展合作。

朗姿股份投资韩国整形 DMG,收入6家医疗美容机构。

苏宁环球入股更美APP、伊尔美港华。

根据亿欧智库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未上市医美相关企业获得投融资58家,其中专注于线上业务的平台型公司32家,线下实体业务23家,线上+线下业务3家。据粗略估算,一级市场投资流向这些企业的金额已超过50亿人民币。

野蛮生长,行业乱象凸显

根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资料显示,目前从事医疗美容行业的医生共计10万余名,但具有专业资质的整形医生不足3万余名,在医美领域专业人才的欠缺,也导致滋生行业乱象。打开民生新闻,“整容变毁容”、“一周速成的半纹眉“,”利润率高达500%的“等新闻屡见不鲜。来自中消协公布的统计,2017年全年美容美发类别的投诉案件达到12331件,在服务细分领域排在第六位,可见已成为投诉高发区。

虽然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已经在路上,2018年中国整形协会参照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机构评价工作管理办法(2017版)》、《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实施细则(2017年)》,公布了全国49家医疗机构达到2A以上(含)等级,给出了一定行业标准和标杆。

但在执行层面,医美渠道少,信息不够透明;非法医美获利丰厚但惩罚力度小;非法医美隐蔽性高,监管难度大等,是引发非法医美的主要成因。根据《更美2017黑皮书》的统计数据,中国黑诊所数量已超60000家,是正规诊所的6倍;黑诊所年手术量为正规诊所的2.5倍,超2500万例,而每年黑诊所约发生4万起医疗事故。一家黑诊所年平均获利100万元,一旦因非法行医被查出,基本只会被罚没医疗器械,平均处罚金在1至2万元,违法成本极低。

犹豫了3年多想打又怕疼的我,充满信心走进医美机构的日子还要等多久?

拓展知识:微整形内容需要投资多少钱

还有其他疑惑?想了解更多?可以点击 【在线咨询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