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沿拓展:希腊品牌防晒霜排行榜第一


历史上的每位画家对色彩都有着极高的敏感性,但无论他/她有多高妙的绘画技巧和卓越的艺术素养,色彩的呈现都离不开颜料——而颜料的历史,实则是一部神奇的化学&生物史。颜料的发展与绘画的发展互惠共生,从初由画家自己摸索制作颜料,到画家与化学家合作调制颜料,直至完全依靠化学家制造颜料,科学的力量逐渐展现。as将用一系列的文章来向大家逐一介绍。本文就从史前洞穴艺术——人类应用的第一批红色颜料展开。

早在远古,处于蒙昧时期的人类就已会进行一系列的艺术创造。在南非海岸发现的考古遗址Pinnacle Point的13B洞穴内(图1),古人类学家发现了170,000-40,000 年前,用赭石粉(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)调制成的红色粘土。

2011年洞穴挖掘现场(图1),来源:humanorigin

那时的原始人类已经褪去毛发,强烈的紫外线会伤害到他们的皮肤,于是涂满浑身的赭石泥浆不但用于装饰还可进行防晒(图2)。这可能是早的“人体彩绘”和“防晒霜”!

南非原始部落狩猎(图2),来源:Wikipedia

法国拉斯科(Lascaux,图3)、肖韦(Chauvet,图4)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(Altamira,图5)洞穴里,那些绘于公元前15,000-17,000年前的岩画,更是见证了早期人类在使用色彩上的技艺。

拉斯科(Lascaux)岩画,公元前15,000-17,000年(图3),来源:wikipedia

肖韦(Chauvet)岩画,公元前15,000-17,000年(图4),来源:wikipedia

阿尔塔米拉(Altamira)岩画,,公元前15,000-17,000年(图5),来源:wikipedia

所用的黑色颜料来自于木炭,红色颜料来自于红赭石,由混有赤铁矿的粘土组成(图6)。

国鲁西永附近的红赭石悬(图6) 来源:腾讯

在古埃及图坦卡蒙国王墓中,发现画家象牙色的调色板里,有赭石红色和其他五种颜色的颜料(图7)。

古埃及调色板,公元前1332-1323年(图7),来源:wikipedia

对于泥土中红色铁矿的运用,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极为普遍。颜色呈土红色、砖红色的红陶是中国早的陶器品种之一,主要原料是粘土(图8)。

龙山文化红陶鬶(guī),公元前2500-2000年(图8),来源:百度百科

它的烧制原理是: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,使陶胎中的转化为三价铁,表面便呈红色。从早在河北、江苏等地出土的文物可得知红,陶的使用从10000多年前就已开始,主要作饮食器具和盛储用具,虽然使用频率逐渐减少,但一直没有中断。

经典的正红色无法从氧化铁矿物中提取,因为诸如红赭石一类的红色来自于泥土,在鲜艳程度上不及日落或血液的红来得华丽尊贵。在长达数世纪的时间里,调色盘内的红色主要来自于的化合物。

在古中国、古埃及、古希腊和古罗马,人们会先用醋熏来腐蚀铅,待表面变白后,再在空气中加热来制成名为红铅(red lead)的颜料,主含四氧化三铅(Pb3O4)。

在中世纪之前,古罗马人用红铅来绘制一种微型手抄本装饰画“minium”(图9)。今天,“微型”一词“miniature”的语义其实起源于画这种微型画时,填入红铅的微小又仔细的动作。

苏黎世诗歌选集马内塞古抄本(Codex Manesse),14世纪(图9),来源:wikipedia

我国使用人工红铅的历史,从文献记载推断,应在战国前后,出现在漆器和织物上(图10)。由于制作工艺不成熟等原因,我国的红铅极不稳定,有时会变色,所以在国画界很少使用。

西汉马王堆漆器,公元前2世纪(图10),来源:中国地理

朱砂作为颜料的历史十分悠久,在距今6000多年河姆渡遗址漆碗上便使用了朱砂(图11)。

河姆渡文化漆碗,公元前5000-3300年(图11),来源:百度百科

到了秦汉时期,在一些漆器、陶器、丝织品等器物上常常能够看到朱砂的身影。人们把水银与硫磺加热,来生产这种不透明的红色色素,它便是漆器中经典的“中国红” (图12、13)。

宋代金箔镌刻红漆盘,12-13世纪(图12),来源:百度百科

唐代阎立本,历代帝王图,公元7世纪(图13),来源:百度百科

中国人对于朱砂的使用比古罗马人整整提前了两千年,秦汉时期传入古罗马,古罗马人喜欢鲜艳的色彩,许多古罗马别墅都装饰着鲜艳的红色壁画(图14)。

古罗马人的朱砂来源是西班牙马德里西南部阿尔马登附近的汞矿山。由于的剧毒性,矿工是奴隶或囚犯,被送到汞矿劳作实际上是判了死刑。

罗马别墅卧室壁画,公元前50年(图14),来源:wikipedia

一种名为Kermes的红色染料始于新石器时代,干燥和碾碎名为Kermes的介壳虫雌虫后会得到艳丽的红色。这种昆虫原产自地中海地区的Kermes橡树上,自古以来就被古埃及人、美索不达米亚人、印度人、希腊人、罗马人和伊朗人用作红色染料。

Kermes红在染织丝绸和羊毛时的着色牢固度十分。在14-15世纪,是地中海周边认为“受尊敬、皇家”的颜色(图15)。中世纪后,它被胭脂红等红色染料所取代。

西西里岛罗杰二世的加冕披风,1133-1134年(图15),来源:wikipedia

在中世纪,铅红和朱砂色深受人喜爱。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,人们开始追求画面的真实感,而红铅或朱砂等橙调颜料不足以在画布上描绘深红的富丽堂皇。

茜草被用来制造常见的染料,用于给商人和工匠的衣服染色(图16)。茜草作为染料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前的印度(图17)。

茜草和茜红染料(图16),来源:cupidfallsfarm

印度茜红印花织品,18世纪(图17),来源:gazette-drouot

到了16 世纪初,欧洲出现了一种绚丽的新红色。当西班牙人登陆美洲时,他们发现这里金银之外还有另一个宝藏——胭脂虫,一种寄生在仙人掌植物上的介壳虫,干燥碾碎后会呈现华丽的红色(图18)。

胭脂虫(图18),来源:mexicodesconocido

中美洲人从仙人掌上采集胭脂虫来制作红色染料,1777 年(图19),来源:mexicodesconocido

墨西哥和中美洲阿兹特克人的胭脂虫染色羽毛头饰,14-16世纪(图20),来源:墨西哥国立反垄断博物馆

胭脂红色被几乎所有 15 和 16 世纪的伟大画家所使用,包括伦勃朗、维米尔、鲁本斯等等(图21)。至今仍作为化妆品食品等色素添加。

伦勃朗,犹太新娘,1665-1669年,新娘的裙子颜色为胭脂红色(图21),来源:colourlex

1826 年,法国化学家Pierre-Jean Robiquet发现了有机化合物茜素C14H8O4)。

1868 年,德国化学家Carl Graebe和Liebermann研发合成茜素,并用煤焦油生产它。合成红比天然染料更便宜、更持久,欧洲种植茜草和从拉丁美洲进口胭脂虫很快就几乎完全停止了(图22)。

拉图尔,静物与菊花,1862年(图22),来源:eclecticlight

直到20世纪初,一种生动鲜亮的新一代红颜料才进入人们的视野(图23)。镉红是一种浓郁、温暖的颜色,是当时的画家们喜欢的红色颜料。金属(Cd)在1817年被发现后,于1910年,镉红色开始作为一种商业颜色被推广使用,直到今天仍作为广泛应用的着色剂。

亨利·马蒂斯,红色画室,1911(图23),来源:wikipedia

科学为艺术家打开了新的大门。科研工作者、色彩理论专家、颜料制作师,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们,把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新材料交到艺术家手中。后者用它们去做开拓创新,打破桎梏,推动艺术发展。时代的齿轮还在前行,愿这番景象长存。

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

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

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

来源:科学艺术研究中心

编辑:Paarthurnax

拓展知识:希腊品牌防晒霜排行榜第一

还有其他疑惑?想了解更多?可以点击 【在线咨询】